服务热线:400-123-4577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

时间:2024-08-18 22:54:23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bsports必一体育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正逢三峡集团生态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下属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获得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以下简称科普基地)授牌一周年,记者走进这座集科研、科普和参观于一体的神奇场所,了解长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保育进展,近距离感受自然的魅力。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1)

  只见科普基地的一处温室大棚里,满目葱茏,徜徉其中仿佛置身植物“王国”。苏铁、丰都车前等长江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旺盛生长,荷叶铁线蕨、黑风秋海棠等面貌独特、长相各异的植物应有尽有。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2)

  “土温27.1℃,室温28℃......”显示着温室检测数据的大屏在盎然绿意中格外醒目。“这是一座全自动化的温室大棚,能全面感知并自动调节室温、土温、湿度和光照等,大棚可以通过小程序来控制,好比植物的‘智能家居’。”科研人员敦必成介绍说。通过设置适宜的数值模拟植被生境,大棚会自动开闭荫棚、加湿、冷热装置等变换环境。“实现这些功能的前提是感知bsports必一体育,奥秘就藏在这些‘触手’中。”敦必成说着,指向了分布在大棚中的传感装置,“棚内包括土壤中埋设了50多个设备,来帮助我们掌握和向大众展示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这样的“硬件”,不止在温室大棚里bsports必一体育,更是分布在这个占地100万平方米的科普基地的角角落落。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3)

  酷似冰箱的设备是种子成长的“婴儿箱”,可以为种子成长提供恒温、恒湿和光照;组织培养室室内的光照会根据不同植被的喜好调节不同波段,显示出不同的光照色彩;一个方方正正的钢架结构卧在10多米长的轨道上,顶上是喷淋系统,下方配置3台装载小车,株型高大的疏花水柏枝就“安坐”在小车里,按下按钮,系统底兜可以逐步抬升,形成最高60度的陡坡,模拟三峡库区的消落带,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系统的植物试验正在进行中……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4)

  “在科普基地,可以看到植物的各种形态,从种子、嫩芽到成熟植株,可以沉浸式体验植物保护的全过程和技术手段,科研人员与大众共同在这座自然‘博物馆’里破译着生命的密码。”敦必成说。

  “你们知道植物标本是怎么制作的吗,腊叶标本是干制植物标本的一种,它需要经过消毒、上台纸贴标签、鉴定等多道流程才能达到馆藏标准,我们也来动手做一做吧……”全国生态日当天,一堂植物课正在科普基地进行。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5)

  观看上千种植物、昆虫标本的陈列展示后,生态课堂搭建起孩子们认知自然的框架,孩子们将干制处理后的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植物制成创意书签,用画笔记录植物的特性、花的形态,或化身寻香“小猎人”亲手提取植物精油,将馥郁的香气锁在香皂里。来自安徽省六安市高皇石化学校的学生朱欣蕾兴奋地说,“就像这些珍稀植物走出了书本有了生命,我知道了它们的习性、它们的坚强和脆弱,我要保护好它们。”科普基地工作人员朱豪飞坦言,“现在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珍稀植物,每年来这里参观研学的孩子都对这些从未见过的珍稀植物感到新奇,希望通过沉浸式观赏、互动性体验,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种子。”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6)

  生态课堂的形式丰富多彩。曾经在一次研学活动中,科普基地设置了有趣的互动环节:孩子们要在苗圃中独自寻找珍稀植物——绶草。这种植物外表平平无奇、植株矮小,孩子们要在茫茫绿海中搜寻到它,比较困难。正如多年来科研人员在野外探寻珍稀植物一般。三峡坝区,一江绿水,两岸青山,散落着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物种,要想保护,首先得在崇山峻岭中找到它们。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科普基地在日常以及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重要节点组织超200场科普活动bsports必一体育,约8500人次参与探索“神奇植物”的奥秘,包括中小学生、青年朋友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仅5岁的小朋友,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张漂亮的书签,还在上面写上了自己刚学会写的名字,笑得特别开心。这应该是我们接待过的年龄最小的植物爱好者了。”敦必成笑着说道。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7)

  在今年植树节开展的长江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志愿服务活动中,曾遨游过太空的丰都车前首次回归野外。小学生们纷纷当起了志愿者,他们在科研人员的专业指导下bsports必一体育,将珍稀植物送归自然。“可能这也是我们科普基地比较独特的地方,我们把植物迁地保护的培育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让大众与珍稀濒危植物亲密接触bsports必一体育,从而凝聚起社会保护力量,让珍稀植物不再‘珍稀’”。科普基地工作人员禹云超说道。多年来,植物保护团队持续开展植物多样性野外调查、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累计抢救保护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950种3万余株,成功繁育苗木26万余株。如今,这里不仅是三峡库区珍稀资源植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还成为了国家科普基地,这既是对三峡集团多年抢救保护长江流域珍稀植物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三峡集团助力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与科学文化素养的更大期待。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8)

  此时,科普基地实验室里的两个水箱设备还在滚动着绿色的液体,仿佛具有非凡的“魔力”。敦必成告诉记者,这是在培养蓝藻,这种藻类具有独特的结皮功能,撒在沙化土地中可以起到固沙作用。当下,三峡集团正在参与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治理首期项目建设,植物保护团队作为技术支撑深度参与其中,旨在探索生态修复路径,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bsports必一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图9)

  一个个科普展区的背后,是科学研究者从三峡库区、长江流域到“三北”工程穿山越林、步履不停的沉淀和积累。一个个可以近距离感受的场所设计,也诠释着长江珍稀植物科普基地建设的理念和初心。“比如我们的实验室都是玻璃的,既便是无菌的实验室,也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让大家可观可感。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科普化改造工作,让三峡之‘树’从‘养在深闺’走向大众科普。”敦必成说。习总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激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启迪大众生态理念,厚植科研沃土,从而反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桂云认为,科创科普的“双向奔赴”,科研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标签:

【产品推荐】